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知识 > 正文

专家谈城镇化与土地的关系:城镇化≠土地城镇化

中国经济周刊  2013-06-07 09:55

[摘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既要按照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同时又必须想办法去满足各个方面用地的需求,在此情形下,确实面临着土地制度多方面的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任务。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提请修改土地管理办法的提案,并已经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0—201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而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只有45.9%。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要远快于人的城镇化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通过低价征用农村的耕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获取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城市如今在形态上已经向现代化迈进,农村的土地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果从某个城市或某个村庄的角度看,低价征收农民土地肯定是带有一定的剥夺性质。但从全局上看,中国特殊的土地征用制度,对于促进大量非农人口增加,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中国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重大作用。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就业,总共有2.5亿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农民收入的近一半来自非农就业。各个地方政府在招商的时候,工业土地基本是零地价或负地价,这也是建立在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上的。

但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城市政府在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土地粗放型使用,甚至不惜大量占用耕地,进行城市的扩张。目前城市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80~120平方米的标准。

另外,尽管有2.5亿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战略目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实现。

各类城市只欢迎农民工来就业打工,而不欢迎他们定居落户,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了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剥夺农民工带来的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了城市非常正常的选择,而为农民工提供与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则被排斥在外。

在城镇化中率先节约集约用地

城镇化具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天然倾向,随着由村到城集聚程度的提高,人均建设用地呈递减趋势:村庄>集镇>小城>中城>大城>特大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为实施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要在在资源约束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引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用地安排来引导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美好家园。

1.实施节约集约国家战略,促进合理用地。从我国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国情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节约集约用地、建设节地型社会是未来我国加强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节地型社会建设。一要坚持各类建设不新占地、少占地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高增长;二要坚持各类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促进区域、城乡、城镇和乡村内部、产业协调发展;三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达到单位土地承载能力和产出率高的目标;四要坚持当前用地和长远用地相结合,不靠透支子孙后代的土地资源谋发展,保持土地资源代际公平和永续利用。

具体而言,就是要积极实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即,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耗地少、结构优、效率高、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新路子。具体有三:一是总量调控和规模导向战略。实行用地规模总量控制。按照“控制总量、保持流量、减少增量、盘活存量”,严控建设用地规模,降低新增建设用地增幅,盘整存量建设用地,使全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打细算、合理使用,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迅速提高。二是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优化利用布局。有序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具有更大的集约度和承载力,优化、调整土地空间布局、提高利用效率是的节约集约。加强城乡用地布局互动,保持和扩大绿色空间,可以有效促进形成节约集约宜居城市,建设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美好家园。三是综合整治和再利用战略。整治、复垦、调整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创新机制和政策措施,更新城镇用地,系统整治农村低效利用和空闲地,尽快完成对低效用地的再利用;修复自然、地理、人文景观风貌,构建、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集约用地水平。

2.采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从节地机制、节地标准、节地模式、节地技术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统筹考虑和推进。

一是采取“三线两界一评价”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优化结构,提升用地效率。发挥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设立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量“三条红线”,管住用地总量;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和城镇、村庄发展控制边界,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管住用地结构和布局;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建立节地评价制度;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效率监管和控制体系。

二是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推动节地技术创新。推行立体开发、复合利用、循环利用、劣地优用等节地模式,促进城镇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城镇改造,鼓励企业实施用地增容改造,推进废弃土地、荒山荒坡等开发利用。加快节地技术创新,开展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节地技术研发,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新技术,加快工矿废弃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土地治理和修复技术的创新。

三是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促进土地使用主体珍惜土地,主动采用节地新技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抑制土地粗放浪费,改变不合理的消费需求。设立国家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创新奖励基金,激发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

3.促进各类土地复合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土地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样性功能。推进土地的复合利用,能发挥土地的多样性功能,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要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复合利用,比如大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应推行多设施共用通道的方式,区域和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应推行综合性立体化交通换乘中心、多功能经济活动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模式。二是城市土地开发应注重就业与居住相协调,推行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三是土地特别是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属性,还具有生态功能,在调节气候、净化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耕地的生态功能,发挥耕地作为城市“绿心”、“绿带”的功能,做到耕地生态系统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五是在生态建设与维护方面,应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关系,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退耕规模,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 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住宅产业化是个好抓手 河北城镇化路径探索

进行新城镇化建设 规范房企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新型城镇化不能缺少新型城市空间观念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秦皇岛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